产教如何融合?咨询公司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九阶咨询得到高校怎样的评价?转载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李爱红老师的博文,以她的视角,对这些问题给与了深层思考后的答案。
不管是职业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和行业学院在政策的引导下,雨后春笋般呈现。我们的校企合作之路走得有点曲折,4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理清一点思路,与大家分享、讨论 。
一、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有什么区别?
1.行业和产业的区别
得知我们成功申报了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经常有人问我: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有什么区别?我想,先说说行业与产业的区别。行业,是具有相同工艺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的企业的总称,比如运输行业、咨询服务行业、娱乐行业等。而产业,范围要大很多,它是由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价值交换的企业群组成的链条。比如,汽车产业,包括研发、制造、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中相同的工艺技术组成了不同的行业,比如:汽车产业就包括整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制造行业、汽车销售行业、汽车养护行业、汽车修理行业、汽车运输行业、汽车租赁行业,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产业由行业组成,一个产业包括多个行业,但一个行业只能从属于一个产业。
2.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的区别
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学生,也都是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实体,但两者的建设路径和合作模式略有不同。产业学院对标产业链,培养的是整个产业适用的人才,建设时要处理好产业的共性需求和产业中各行业的个性需求,这无疑将对学校学科与专业的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适合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行业学院对标的是某个具体的行业,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比较聚焦,专业性更突出,所以比较适合二级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比如,西交利物浦与海尔集团共建的智造生态学院、与中科曙光共建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与中科新松共建的智能机器人学院,对接的就是具体的行业,都是典型的行业学院。我们学校与九阶管理咨询公司共建的“财经服务”行业学院,对接的是管理咨询行业及其客户企业,培养的是能够胜任财税咨询、企业金融、内控设计等具体事务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与培养模式具有明确的行业通用性。
二、为什么与管理咨询公司共建行业学院?
1.会计专业对应哪个行业或产业?会计专业与企业共建行业学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会计专业对标哪个产业、哪个行业?换种说法是:会计属于哪个产业或者行业?
我们的培养方向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或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相关工作”,而财务工作是组织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是所有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的管理活动,所以会计专业很难对标某个行业。有人会说:会计专业对标会计师事务所。事实上,不少职业院校就把人才培养面向于“会计服务”,但对于应用型本科和越来越智能的代理记账来说,会计服务的定位似乎低了。
2.会计对标管理咨询公司的逻辑是什么?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把脉问诊,站在知识应用的前沿,汇集了大量高水平专业人才。通过项目合作,能有效提升院校师资的应用能力,有效促进高校教学内容的更新。管理咨询公司大量鲜活的企业案例,是对高校应用教学和实务研究的有益补充……最主要的,管理咨询公司除自身人才需要外,其客户也可以提供一些财务岗位。
目前与我们合作的是九阶管理咨询公司,公司核心团队有20多年的咨询管理经验,主要面向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上市公司、集团公司、高成长型企业,提供财务增值服务、内部审计服务、内部控制服务、预算绩效服务等等,还完成过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卫健委等部委的课题研究,更是我国奥运会国家队预算绩效领域的唯一服务商。九阶管理咨询公司涉及的行业领域和业务领域,以及具有的实务能力与研究实力,符合会计职业转型升级要求,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所期待的方向。未来,我们也许还会和其他企业合作,但企业主业与学校专业的高契合度,是共建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的基础。
三、如何把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平衡点?
1.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痛点校企合作的痛点是什么?有人说“校企合作常常是说起来激动,但实际合作时一动不动,因为不敢动、不想动”。也有人说:“产教融合普遍存在‘校热企冷’,学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不高,因为学校人才供给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要经济效益,而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原来以为新工科的专业产教融合会容易一些,因为企业至少可以使用高校低廉的劳动力,企业可能会主动一些,但从一些文献上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当然,这其中不乏存在成功开展了产、学、研、创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但这样的成功,是很难复制到文科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以应用型本科为例,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与企业财务相关岗位的需求,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不是企业不需要,而是我们的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我们学校与九阶公司的合作也算是“学校一头热”,学校无疑是想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人才出口问题,把合作培养的学生送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但企业跟我们合作的动力是什么呢?钱吗?人才吗?我们学校好像一条都不占。因为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对学生负责的决心,过程虽然艰难,但合作终究还是落地了。
2.行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行业学院需要校企双方持续的投入、持续的热情而不是一时的冲动。那么,怎样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呢?首先要弄清楚双方的诉求。那么企业想要什么呢?企业家可能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没有商业、没有利润,挣不到钱,如何支撑情怀?企业是要算投入产出比的。学校希望企业专家来授课、提供实践机会、负责学生就业,这每一项都需要企业投入成本。与企业共建行业学院,不能这样去欺骗企业:我们可以给企业培养后备人才,企业可以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合作要坦诚,我们的学生甚至老师,距离他们的需求都有距离。因为我们的合作对象是“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双方在能力上一开始是存在差距的。那么,学校怎样表达出合作诚意呢?经费充足的学校,会投入专项经费购买企业的产品,但我认为:这还是一种买卖关系,不是伙伴关系,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出口很难有亲自培养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短时期或者两三年内可以激励到企业,但金钱的激励作用消退以后呢?经费匮乏的学校呢?所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成为所有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共同面对的难题。
有一个案例,关于字节跳动。早在2017年,字节跳动就与创始人张一鸣的故乡福建龙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但直到2022年8月才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为什么5年以后合作才落地呢?这与字节跳动的转型发展密切相关,大环境的原因,字节跳动教育板块无奈砍掉了K12和学科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职业赛道,将成人教育视为三大发展方向之一。通过与闽西职院合作产业学院,字节将能够获得一块“试验田”,直接参与办学,亲身感知教育,为它的教育业务转型探路。我们学校和九阶管理咨询的合作,也存在这样的良机。九阶管理咨询有意开辟教育板块,合作的行业学院,将会成为其课程的研发中心、软件平台的验证中心,以及未来课程的推广和师资培训中心。
在没有专项经费、没有高学费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这样的诉求,很难达成合作的意向。此时,学校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身软实力,加强自身教研转化力度,参与到特色课程的研发和推广中。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后期的教学管理。经过若干回合的讨论,我们“财经服务”行业学校达成共识,一是人才共同培养。行业学院是在原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社会急需的20%-30%的特色课程和实践项目,而不是在原来20%-30%的基础上,由企业负责70%-80%的课程。
二是建立共建共管机制。特色课程企业派专家讲授,课后大量的作业、实践项目、企业调查等活动,由学校教师负责,全程跟踪培养过程。同时,学校师资积极学习特色课程,积极参与企业项目,更新知识储备。
行业学院在未来的运行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注我们,陪伴我们共同面对。欢迎引进我们合作开发的特色课程,共同促进会计人才培养。
(较原文略有修改)